有了“摇钱树”脱贫不再愁

发布时间:2016-08-16 信息来源:至尊全讯555050

      帮助贫困农民养蛋鸡、搞旅游、种蘑菇、喂肉羊……我省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此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乡亲们说 ——
  来吧,做一个“都市放羊娃”,体验“羊倌”的滋味。这是山西青草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阳曲县黄寨镇上安村开发的一项特色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放羊。这一项目特受城里的孩子欢迎。上安村四家养羊的贫困户,因出租羊群一个月户均增收2000多元。
  如今,在我省像这样由企业帮扶贫困户,发展养蛋鸡、搞旅游、种蘑菇、喂肉羊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已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路径。乡亲们高兴地说,有政府、企业、社会帮咱种下产业这棵“摇钱树”,咱不愁脱贫。
  乡村旅游,让百姓收获“三金”
  上安村是阳曲县黄寨镇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村民54户158人。开发乡村旅游之前,这里的村民以种植谷子、玉米为主,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贫困人口占到90%,是典型的贫困村。
  2007年,山西青草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驻上安村开发乡村旅游。村民告诉记者,旅游产业为村里人带来了增收致富的“三金”,即房屋土地出租的租金、上班打工挣到的薪金、旅游服务赚到的现金。
  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房屋院落和土地,这使小山村里原本不值钱的资产身价倍增。20户村民将12处闲置的房屋和院落以及215亩土地租给青草坡公司,换来了大笔的租金。以2015年为例,单是租金一项村民就得到了10.5万元的收入。同时,村民到青草坡公司打工,又能收获一份不错的薪金。一个男劳力一月可拿到2100元的工资,而一个妇女也可拿到每月1800元的薪水。别看这份薪水不算高,但是去年为村里增加了81.9万元的工资收入。
  乡村旅游还带动村民发展起了旅游服务。村民高晋红以前在外跑运输,2014年回村开设了家庭旅馆,开展了跑马项目,2015年最高峰时仅一匹马日收入达1600元;村民张继建设了自己的乡村游乐园,一年下来也能增收10000余元;村民张成福搞果园采摘,仅3亩地的老果园就带来年增收8000余元。
  从此,上安村旧貌变新颜。2015年全村实现人均收入8346元,贫困人口由原49户143人减少到目前的5户15人。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在我省像上安村这样依托旅游产业脱贫的农民不在少数。
  “四产”联动,赚钱门道更多了
  产业是什么?产业就是增收致富的靠山,就是贫困农民脱贫的“摇钱树”。阳曲县吉家岗村支部书记张强对产业的重要性可谓深有体会。他说,吉家岗村有270户,其中贫困家庭74户。人们穷就穷在没有致富产业,没有来钱的门道。就靠几亩薄田,就靠种玉米、谷子,要想脱贫确实太难。因此,今年吉家岗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兴办了多个致富产业。
  首先是肉羊产业。山西桦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和吉家岗结成帮扶对子。公司针对该村适宜养羊的特点,赠送了村里300只优种母羊,并与村委会签订了合同,约定由村委会发动贫困户成立养殖合作社来饲养肉羊。为了确保养羊成功,公司对吉家岗采取了“七统一”的帮扶模式,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提供种羊、统一配种怀胎、统一免疫注射、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现场指导、统一回收肉羊。现在全村已有27户69人加入到养殖肉羊产业中。
  其次是饲草产业。桦桂公司还建设了肉羊饲草基地,和贫困户签订饲草订单,由农户为公司种植青贮玉米等饲草。据测算,假设每户平均种植饲草玉米10亩,就可比种植普通玉米多收入3千元。
  第三是光伏产业。村里在政府扶贫专项资金的帮助下,建立了1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可发电15万度。这些电将全部卖给国家电网公司,如果再能享受扶贫电价补贴,就能收入10多万元,这样就能使16个贫困户人均增收近2千元。
  第四是生猪产业。借助省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山西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村里临近的便利,吉家岗决定依靠宝迪公司的技术、人才、市场、品牌等优势,上马一个生猪养殖场,开辟又一条增收渠道。
  “我们村现在四大产业联动,开辟了多条增收渠道,吉家岗的脱贫不难了。”张强信心满满地说。
  种植蘑菇,老乡有了“摇钱树”
  原秀平是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的普通农民,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在自家院子外面的空地上搭起塑料大棚开始试种蘑菇,没曾想这小小蘑菇却成了他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他高兴地说,去年出了两茬蘑菇就把大棚的投资赚回来了,后面挣下的钱全是利润,照这样干下去致富大有盼头。
  记者了解到,在交口县像原秀平这样依靠蘑菇产业实现增收的农民还有很多。交口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当地政府根据交口夏季冷凉的气候特点把发展反季节香菇等食用菌作为扶贫增收的重点产业。2013年、2014年该县在个别乡镇开始试点,2015年则在全县多个乡镇推广。到2015年末,全县在7个乡镇共发展食用菌基地30个,涉及30个村、20个合作社。基本形成了石口、双池、康城3个200万棒以上食用菌示范乡镇,陈家峪、炭腰吉、枣林等20万棒以上规模示范村15个,日生产菌棒能力达10万包,整个产业链带动1300余户农户参与,吸纳富余劳动力2000多人。全年生产各类蘑菇1000万斤左右,实现效益4000多万元,从业农民户均收入2-3万元。他们还成功打造了山神峪、陈家峪等10个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村,已经带动贫困户800多户实现脱贫。
  石口乡是交口县最大的贫困乡,脱贫难度最大,但该乡依托发展食用菌产业,三年带动400多户、1800多人稳定脱贫。今年,乡里计划再发展400万棒食用菌,争取用两年时间,使全乡90%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这就是产业扶贫的魅力。
  
  产业兴 好脱贫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纵观贫困村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产业,而贫困村之所以脱贫,无一不是产业发展的结果。因此说,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发力,精准发力重在抓好产业扶贫这个关键。
  产业兴,首先要抓好项目开发。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发展一个好的致富项目,无疑是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栽下了一棵“摇钱树”。项目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选准,确保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项目开发要把我省特色农业的优势发挥出来,在中草药、小杂粮、瓜果、蔬菜、畜牧、乡村旅游等方面做足文章。只要把我省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产业发展起来,脱贫就不是难事。
  产业兴,更要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发力。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必须发挥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起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合力效应。特别是要盘活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要确实保障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农科技术人员等多种方式,聚集一批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提供应有的人才支撑。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
  如此,产业发展壮大了,脱贫自会功到自然成。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